久久精品国产999久久久_免费a黄色_上课同桌摸我下面_51漫画免费下载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企業動態

博物館為什么不允許使用閃光燈拍照?

作者: 知乎-蔣杰    發布時間:2015-04-21 11:14    閱讀量:3208


文物的保護一定要根據相關的材質制定保護方案,外部環境大概可以從溫度、濕度、光線、空氣(甚至還有陳列材料)四個方面去談,而閃光燈無疑是屬于光污染的一種。

普通的可見光波長是在400納米至700納米之間,低于400納米的紫外線能量很大,容易被物體吸收,從而使物體變質;而高于700納米的紅外線能量小,不易被物體吸收,很安全。木材、植物、絲綢等物質都是高分子結構,含有纖維素或蛋白質,容易受光、電、細菌的影響而變質、損壞;另外一些物質比如石頭、銅鐵、陶瓷等不容易受光的影響。我們使用的閃光燈型號不一,波長有長有短。但都應是低于700納米的可見光,或多或少對高分子結構的文物有破壞。因此,木質建筑物、字畫、絲綢制品、壁畫等文物,應禁止使用閃光燈拍照。
光,按來源分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博物館陳列采光照明設計的光,主要是自然界里的太陽光或依靠電能由熒光燈、鎢絲燈等發出的光。光輻射按波長性質可分為許多區,其中包括可見光區波長
(400—750nm)、紅外光區(?750 nm )、紫外光區(?400 nm)。不同波長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長彩奪目越短能量越高,不同性質的光對文物的破壞作用不同。紅外光含有較多的熱能,會促使文物表溫度上升,濕度下降,使文物產生翹曲和龜裂。紫外光主要起著光化和光解作用,能使絲綢、棉麻、紙張、漆器等有機類文物褪色、變黃、發脆、強度下降等。可以說博物館任何由有機化物構成的文物,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發生光化學反應,導致這些被照物的變質。另外,光對無機物如金屬、石料、陶瓷等也都有一定的光化降解破壞作用,只不過其破壞程度緩慢而不易覺察罷了。

(摘自《文物工作》2006年第4期)
而常見的破壞諸如裸露在室外,經風吹日曬就不說了,已經建立比較好的保護的,想說兩個,一個是莫高窟,外墻擋住了自然天氣的破壞,但是如果參觀人數較多,造成洞窟內部二氧化碳增加,改變洞窟內部的氣溫,加上二氧化碳的氧化性,很容易讓一些顏料受損,褪色,更不提一些不知好歹偷偷開閃光拍照的游客;氧化使得顏料褪色最明顯的還有兵馬俑,出土的兵馬俑幾分鐘之內就會全部褪色,這也是長年沒有挖掘的原因之一,不過去年去兵馬俑聽說德國已經開發出了相關的保護技術可以對兵馬俑的色彩進行有效保護。
對文物的保護不夠的就太多太多了,我是個博物館控,比起閃光更令人發指的是一些博物館內部的保護措施差的離譜,在真品前面拉跟隔離帶就完事了,配備的安保又不到位,就有自作聰明的游客喜歡沖進去用手摸,我只能說喪心病狂!
拜托各位,去博物館就好好看,別拍照更別動手,要看照片相關官網有比你拍的更專業的照片可以下載,用各種手機相機開個閃光隨手一拍有啥意思?到此一游有人照請出門去大門口拍。去看諸如四大石窟,如果想看的更好,請自帶冷光手電。
看到游人有破壞文物舉動,如果可以請上前制止,也可以告知附近安保人員。
如果是博物館的保護不到位,如果可以,請進行相關投訴。


推薦閱讀